常常我為了別的孩子在煩惱的時候,女兒常常跟我說:「千萬別忘了你只生兩個孩子。」
我一直以為這都是她安慰我的體貼,懂事的她常常讓我以為她不需要讓我煩惱。
一直到了她第一次為了成績而爆哭。
那個當下我蠻開心她開始在意學習,從不會因為成績而被責罰的她,就算低分也不會難過,那天我才知道他其實不是不在意。
我一直很專注在孩子的思考結構的縝密,眼睛有視覺困難的她,思考能力對了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事。
她哭的那一天夜晚,我無法入睡,黑暗中我拿他的課本重新寫過一次,就當自己是學生一樣,我忽然懂了她的困難點,也懂了為什麼他會卡關。
夜裡我開了一盞燈默默的寫筆記,她在一旁睡著,等她睡飽了醒來,我請她把課文唸一次,那個當下的我其實很內疚,她的視覺障礙仍在,唸課文仍然跳來跳去。
我在想當我以為她可以自己用功讀書的時候,她根本無法看清楚課文時是用什麼方式去閱讀、去理解與考試、然後換了一次又一次地不如預期。
我重新觀察的她的視覺問題,改變了他書桌佈置的方法,認命的告訴自己就是要陪著她熬過這一段,無法精細閱讀,那麼就從她最擅長的邏輯思考切入課文。
我常常想起老人家說的:「那個孩子不會讀書。」,這句話為什麼多是命定論,而不是不會就學會?
這陣子我參加了兩個教育展,也陪著工作室的一群小孩一起練閱讀,有一個很深的感嘆是,我們非常在意老師怎麼教?這個教學活動炫不炫?別人補的那一科而我的孩子沒有補?
卻沒有人去在意孩子的理解思路是不是有問題?孩子的閱讀方式是不是無法建立理解思路?
蹲下來看孩子陪孩子,或許在他們的視覺範圍或者理解能力上,真的已經非常非常的努力在學習了!
他們只是沒有找出方法、穩定方法而已!